本文目录:
|
颜色明亮的电视剧有哪些
最佳答案:
古装剧
- 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:这部剧的言语、服饰都比较考究,色彩搭配和谐,古代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还原得十分逼真,画面给人一种古朴而明亮的感觉。
- 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:杨幂主演的“三生三世”系列,以其仙气飘飘的纱裙古装和唯美的画面色彩,带火了仙侠剧的视觉风格,场景和服装色彩明亮,充满浪漫气息。
- 《国色芳华》:这部剧以唐代为背景,布景精美,色彩鲜艳,展现了唐代的繁华景象,女主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中活出了作为女性应该活出的新色彩,画面明亮且富有活力。
现代剧
- 《家有儿女》:两个离异家庭组合成的五口之家,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趣事,温馨又搞笑。该剧的场景主要围绕家庭展开,色彩明亮,充满了家庭的温暖和欢乐氛围。
- 《恋爱先生》:靳东饰演的牙科医生,副业是帮别人谈恋爱。机缘巧合下遇见了自己的欢喜冤家,然后发生了一系列搞笑的事,最终他们慢慢走进彼此的生活,成为对方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该剧的色调温暖明亮,剧情轻松幽默,展现了现代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。
- 《白色橄榄树》:这是一部军旅题材的爱情剧,虽然涉及战争等沉重话题,但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线温馨而美好,画面中也有许多明亮的色彩,如女记者宋冉在东国采访时的场景,以及两人重逢后的甜蜜互动,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温暖和希望。
这些电视剧在画面色彩、场景布置以及服装设计上都注重明亮色调的运用,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愉悦的观剧体验。
别再迷恋“高级灰”滤镜了!这六部剧告诉你,满色调才是最耐看的
这年头,电视剧的滤镜是越来越费眼了,即便把光线调到最亮,依然看不清演员的长相。比如昨晚悄悄开播的《玉楼春》,虽然才播3集故事情节不好定论,但滤镜真的劝退了不少人,灰蒙蒙的一片,感觉下一秒手机就要没电了。
网友调侃:“能不能来点阳间滤镜,高级感不是靠灰色调加持的,难道我们不配看清演员的脸吗?”。
自从《延禧攻略》捧红一批欢娱演员后,“高级灰”滤镜开始被广泛应用,素色、浅色更成了古装剧的标配,人人仿之,剧剧效之。
而于正尝到了《延禧攻略》的甜头后,便在“高级灰”的路上一去不回头,热血风格的《烈火军校》、盛唐题材的《骊歌行》全是“高级灰”滤镜的代表。
殊不知,以前的他是偏爱糖果风的,像色彩艳丽的《宫锁心玉》,阿宝色明显的《宫锁珠帘》。
一个纠正过头,一个过犹不及,一个是暗色系,一个是芭比粉,反正都不是高级色。
那什么色调才最耐看呢?就观众的反馈来看,自然的满色调最为适合人眼,那是真实、看得见的颜色。
《延禧攻略》只火了一阵,却无后劲,但《如懿传》评分却飙升,抛开演员、情节、演技不谈,整部剧的色调、布景堪称一绝。
没有过重的滤镜,没有后期强加的灰色调,演员脸上的妆容一清二楚。
更多色调的形成,是倚靠服装的色彩、导演的打光,最后呈现出犹如珐琅彩般的色调,釉彩般的质感,在斑驳的光影、精妙的镜头之下,营造古典、传奇的氛围。
导演汪俊的功力深厚,镜头、色彩的搭配恰到好处。
如周迅静卧深宫之中看着漫天飞雪,自然光打到脸上,加上演员淡漠的神情,不由让人想起那句诗“金屋无人见泪痕”。
红墙飞雪,深宫垂坐,随便拉出一个场景都很精美舒服。
没有批量的修图,没有饱和度过高的颜色,有的只是色彩分明。
不可否认的是,《如懿传》前几集的装扮略土,尤其是周迅的服装,这或许就是当时此剧输给《延禧攻略》的原因吧。
前作《甄嬛传》亦是近十年来色调最舒服的古装剧之一,现在重看也会惊叹剧组的打光技术,原生画质无滤镜,妆发清晰可见。
最重要的是,明明演员们脸上涂了不少粉,但在导演的镜头下,自然清透,不是假白,而是真实又细腻。
这不止是剧组造型师的功劳,导演、打光师、后期调色人员亦付出颇多。
网友评价:“清晰明亮,画面柔和之中带着丝滑感”。
比《甄嬛传》更早一年的《苍穹之昴》,同样的满色调,也是汪俊执导的,画面是油画般的调色质感。
随手截的原生图是这样。
自然,大气,舒服……
除了这几部清宫剧外,正午阳光的调色也不得不夸,《琅琊榜之风起长林》、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、《清平乐》都不是靠滤镜来凸显美感的。
作为《琅琊榜》的续集,《风起长林》的成绩不如预期,但调色却比前作更舒服,服装素雅,而非素暗,色彩真实,基本上没有滤镜,明亮之中透着水墨山水画的韵味。
林奚的扮演者张慧雯,也在这部剧里贡献了最佳扮相。
更别提佟丽娅版的蒙浅雪、刘昊然版的萧平旌有多惊艳了,连教主黄晓明都去油成功。
色调比滤镜重要,一个靠前期努力,一个仅靠后期,明显发力不足,像《新白娘传奇》,前期打光一塌糊涂,后期调色都救不了,成片更是“糊成一片,呈惨白色”,好好的电视剧拍成了动画片。
正午的另外两部古装剧由张开宙执导,虽然他的导演水平被不少人诟病,但审美没得挑,光看色调就能追下去。
像《知否》的夜戏采用烛光,放弃了常见的“大亮灯”,当烛光映照在演员脸上时,生活感、真实感扑面而来。
尤其在别的古装剧晚上室内比开了十八盏白炽灯还亮堂时,《知否》的灯光画面形成鲜明对比。
它的“暗”跟“高级灰”不同,后者过于刻意,前者比较自然,不用亮到耀眼,也不会假到看不清。
这种高级的棕...,不是后期滤镜加成,而是前期的布景、打光所致,也称为满色调。
到了《清平乐》,张开宙增添了亮色,淡而不素,雅致,很多画面像极了流传下来的宋代古画。
夜市,暖...的光,构图考究,成片精美。
看静图,太有工笔画和花鸟织锦的感觉了,帧帧绝美。
跟艳丽的阿宝色相比,“高级灰”滤镜的接受度可能更高,但这并不是高级色调,且并不适合每一部剧,当“灰色”过重,演员最基本的气色都没了,怪不得网友称其为“阴间滤镜”。
一部剧的色彩,先要满足最基本的条件,即自然真实,然后再靠服装、后期来调,不然这种“丧色”带来的“高级”,迟早会被观众厌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