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出血的治疗方法
最佳答案:
胃出血的治疗方法、症状及用药:
# 治疗方法
- 药物治疗:是胃出血的初步治疗方案,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(如奥美拉唑、兰索拉唑等)、H₂受体拮抗剂(如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等),可抑制胃酸分泌,降低胃内酸度,促进止血;止血药(如去甲肾上腺素、凝血酶、蛇毒血凝酶等)能加速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过程,有助于止血。
- 内镜治疗: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有效。可通过内镜找到出血部位并止血,常用方法有热探头止血、药物注射止血、机械压迫止血等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优点。
- 手术治疗:对于动脉破裂、大血管损伤等严重胃出血患者,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时采用。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术、胃壁缝合术等,止血效果确切,但创伤大,恢复时间较长。
# 症状
- 呕血与黑便: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。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,出血量少、速度慢时也可能无呕血。呕血多呈棕褐色咖啡渣样,出血量大且未与胃酸充分混合时为鲜红或有血块。黑便呈柏油样,黏稠发亮。
- 血便:出血量大且血液在肠内推进快时,可表现为暗红色大便甚至鲜红色。
- 全身症状:出血量大时可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心慌、肢体冷感、心率加快、血压偏低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,严重者呈休克状态。部分患者在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出现低热,持续3-5天后降至正常。
# 常用药物
- 抑酸药: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需在胃液pH>6.0时才能发挥,抑制胃酸分泌、提高胃内pH对止血至关重要。质子泵抑制剂(PPI)如奥美拉唑、兰索拉唑等,以及H₂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、法莫替丁等都属于此类药物。
- 抗酸药:不能直接抑制胃酸分泌,但可中和胃酸、降低胃内pH,常用药物有碳酸氢钠、硫糖铝、铝碳酸镁等。
- 缩血管药物:如生长抑素、奥曲肽等,通过收缩内脏血管来止血,可用于控制急性出血。
- 止血和凝血药物: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收缩,减少血流量和胃酸分泌以止血;蛇毒血凝酶能促进出血部位血栓形成;凝血酶可加速血液凝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