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:
脚后跟筋疼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
最佳答案:
脚后跟筋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。
# 症状
- 疼痛特点:跟腱炎常出现轻中度疼痛、酸痛,伴有压痛和僵硬感,活动后加剧。腱旁组织炎表现为反应性或应激性疼痛,运动后持续数天,小腿抬高等低负荷活动时也会痛。肌腱病疼痛通常早上加重,5~10分钟后缓解。
- 外观变化:跟腱撕裂完全断裂时,可听到断裂闷响,皮肤表面有凹陷,触之有空虚感。止点部跟腱病,足跟上方可能有结节样膨大。跟腱囊肿局部皮肤饱满,有膨隆感。痛风、细菌感染等会出现局部红肿。
- 功能受限:一般的跟腱问题会使足部负重及下肢运动功能一定程度受影响,如难以主动下压脚背。跟腱断裂则足部负重及下肢运动功能大部分丧失,无法屈伸足部。
# 治疗方法
- 一般治疗:急性疼痛时,需充分休息,减少下肢负重,避免跑步等加重疼痛的活动。运动后的急性疼痛可局部冷敷,用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足跟处,每天3~4次,每次15~20分钟。慢性疼痛(超过3周)可适度功能锻炼,如站立或坐位踮脚后跟。
- 物理治疗:可采用局部红外线理疗、短波或超短波治疗、体外冲击波治疗等,也可进行按摩、拉伸。
- 手术治疗:对于严重的跟腱损伤、跟骨骨刺等,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,可考虑手术治疗,如跟腱清理术、跟骨骨刺切除术等。
# 药物治疗
- 非甾体类抗炎药:常用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、塞来昔布等,能抗炎、止痛。
- 局部注射药物:严重患者可能需局部注射治疗,常用药物有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,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、曲安奈德等。
- 外用药物:如双氯芬酸钠凝胶、布洛芬乳膏、辣椒碱软膏等,直接涂抹于疼痛部位。
以上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若出现脚后跟筋疼痛,尤其是症状持续不缓解、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,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