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:
月经天数少中药怎么治疗
最佳答案:
月经天数少,中医称为“月经过少”,是指月经周期正常,但经量明显减少,或经期不足3天,甚至点滴即净。中医治疗月经过少,主要通过辨证施治,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。
气血亏虚型
- 症状表现:经血量少,色淡红,质稀薄,伴面色萎黄,头晕眼花,心悸气短,经行小腹绵绵作痛。舌淡红,苔薄;脉细弱。
- 治疗原则:补气养血,和血调经。
- 常用方剂:八珍汤加减、当归红枣茶、桑葚粥、当归鸡蛋汤等。
肾虚型
- 症状表现:经行量少,经色淡暗;伴面容憔悴,头晕耳鸣,腰骶酸软小腹凉,夜尿多。舌淡暗,苔薄白,脉沉细。
- 治疗原则:补肾益精,养血调经。
- 常用方剂:归肾丸加减、妇宁康片、调经促孕丸、巴戟口服液等。
血瘀型
- 症状表现:经血量少,色暗红,或夹有小血块;小腹胀痛不适,经行后痛减,或伴胸胁胀痛腰骶疼痛。舌紫暗,有瘀斑或瘀点,脉沉涩或沉弦。
- 治疗原则:活血化瘀,养血调经。
- 常用方剂:桃红四物汤或少腹逐瘀汤加减、益母草颗粒、复方益母草膏、调经活血片、加味八珍益母膏等。
痰湿型
- 症状表现:经血量少,色淡红,质黏稠或夹杂黏液;形体肥胖,胸脘满闷,倦怠乏力,或带下量多,色白质稀;舌胖,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弦滑或细滑。
- 治疗原则:运脾化痰、和血调经。
- 常用方剂:益母丸、二陈丸等。
肝郁气滞型
- 症状表现:月经量少,色暗红,或有血块,伴胸胁、乳房胀痛,情绪抑郁或易怒,舌质正常或偏暗,苔薄白或薄黄,脉弦。
- 治疗原则:疏肝理气,活血调经。
- 常用方剂:逍遥散加减。
中医还提倡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调理月经,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避免过度劳累;合理饮食,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;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等。
以上方剂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应根据个...质和病情,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中药调理需要一定的时间,患者应保持耐心,坚持治疗。
月经不调用中药调理,月经时间短量少吃什么药调理的快
中药其实真的是可以调理女性的月经的,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通常来说医生觉得女性吃中药是比较好一点的,所以很多的女性都会直接选择吃中药就是这样一个道理。那么这样说的话月经不调吃什么中药调理呢?月经不调用中药调理
月经不调喝中药能调理好的,内分泌失调、妇科疾病、情绪波动等因素都会引起月经不调。从中医角度讲,...气血不和、气滞血瘀是引起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,因此治疗月经不调应以调和气血为主,建议服用广誉远定坤丹来治疗气血两虚、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。广誉远定坤丹采用红参、鹿茸、西红花、三七、白芍、熟地黄、当归、白术、枸杞子、黄芩、香附、茺蔚子、川芎等30味中药精制而成,具有滋补气血、调经舒郁之功效,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另外,月经不调患者平时要多加注意,生理期不要碰冷水,多加休息,多吃补气血的食物。
可以口服点中医药制剂的药物调节月经,如果实在服不下,可以口服点中成药,如乌鸡白凤丸,调经颗粒都可以调节月经治疗期间尽量注意小腹部保暖,不要着凉,不能吃生冷的食物期间先用热水泡泡脚,这样有利于病情恢复。
当归。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,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权威。具有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之功效,用于血虚萎黄、眩晕心悸、月经不调、经闭痛经、虚寒腹痛等。当归也是四物汤的其中一种药材,还包括川芎、熟地、芍药,是中医补血、养血的经典方药,称为“妇科第一方”,“血证立法”;“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”及“妇女之圣药”等。党参。党参能补气养血。用于血虚而致的面色萎黄、头晕心悸等,常与熟地黄、当归等补血药同用,如八珍汤。也是治疗月经不调的良药。
喝中药禁忌事项是什么呢
服用中药期间,如进食荤腻食物,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。比如牛肉、狗肉、羊肉等。若是高血压、冠心病、高脂血症、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,更要抛弃荤腥油腻的食物。中药治疗疾病可以标本兼治疗,而且运用中药的副作用小。特别是正规三甲中医院,已经放弃很多有毒性,但具有药效但副作用很大的中药。即便是如附子等有毒的中药,也会做成附片以减少毒性。但是因为中药需要肝脏和肾脏代谢。如果有肝病和肾病(乙肝也算),一定要提前告诉医生。
不同的体质的患者药物的使用也是不同的,像肠胃有问题的患者,像什么对肠胃有伤害的性寒的药物最好是不要使用或者是少用。还有像孕妇等特殊人群禁忌更是更加的多,所以不能盲目的用药,而且对于有特殊药效的药物更是需要强烈的注意。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。比如生冷食物、浓茶、辛辣油腻食物、萝卜、腥膻类食物。这些类型的食物,有的会化解药力减少疗效,有的会降低吸收,更有的会产生有害的影响。因此在服用中药时,一定要遵循医嘱,做好相关忌口工作。
月经量少吃什么中成药
月经量少属于月经不调的一种,产生原因一般有两种,即气血不足、肝郁气滞,建议找中医大夫分析属于哪种原因,并进行相应治疗,具体所用中成药:1、如果属于气血不足原因所致,可以用补气养血的办法,比如常用中成药有益气补血颗粒、补血口服液、黄芪片等;
2、如果属于肝郁气滞,可以用疏肝理气药物,比如红花逍遥片、红花逍遥颗粒或者加味逍遥丸等药物。
另外需要说明一点,在治疗过程中,月经量少往往跟生活习惯、情绪变化有关系,以及生闷气或者熬夜等。在治疗同时需要把不良生活习惯相应进行调整。
有什么中药药方可以调理月经量少的吗?
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,但经量明显减少,甚至点滴即净;或者经期缩短不足两天,经量亦少,这种情况被中医称为“月经过少”。根据中医理论,月经过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:血虚、肾虚、血瘀和痰湿。首先,血虚型月经过少表现为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,颜色较淡,伴有头晕眼花、心悸无力、面色萎黄、下腹空坠等症状。治疗此型月经过少,需要采用养血和营调经的方法。常用方药是八珍汤加味,包括党参12克、黄芪12克、茯苓12克、炒白术10克、大白芍12克、当归9克、川芎6克、熟地12克、仙灵脾9克、山茱萸9克和鸡血藤12克。
其次,肾虚型月经过少则表现为经量减少且颜色淡,腰酸膝软,足跟痛,头晕耳鸣,尿频等症状。治疗此型月经过少,需要补肾养血调经。常用方药是归肾丸加减,包括菟丝子12克、杜仲10克、枸杞子12克、山茱萸9克、当归9克、熟地10克、淮山药12克、白茯苓10克、巴戟天10克、仙灵脾10克和补骨脂9克。
再次,血瘀型月经过少表现为经量少且颜色紫,伴有小血块,小腹胀痛且按压时疼痛加剧,排出血块后疼痛减轻等症状。治疗此型月经过少,需要活血化瘀调经。常用方药是桃红四物汤加减,包括桃仁9克、红花6克、当归10克、川芎6克、赤芍9克、生地9克、香附9克、失笑散9克(包煎)、乌药9克、泽兰叶12克和京三棱9克。
痰湿型月经过少表现为经量少且颜色淡红,质地黏腻如痰,形体肥胖,胸闷呕恶,白带多且黏腻等症状。治疗此型月经过少,需要采用燥湿豁痰通络的方法。常用方药是苍附导痰丸,包括白茯苓12克、法半夏10克、陈皮6克、炙甘草3克、苍术9克、香附9克、胆南星10克、枳壳9克、六神曲9克和丹参12克。
还有一些中成药可用于调理月经过少,如指迷茯苓九、礞石滚痰丸、河车大造丸、调经活血片和益母草膏等,具体使用方法需遵医嘱。
还有简便方可用于调理月经过少。例如,益母草60克、红枣30克、鸡蛋10只,共煮后喝汤,吃红枣与鸡蛋,适合精血不足挟瘀者。黄芪30克、黄精15克、山茱萸12克、巴戟天12克、当归9克研末,炼蜜为丸,每日2~3次,每次3克,吞服,适合精血亏虚者。三棱30克、获术15克、红枣30克冰煎,分2天服,每天服2次,每次50ml,适合血瘀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