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:
|
古诗秋思 张籍
最佳答案:
《秋思》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内容为“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。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”。
# 创作背景
张籍原籍吴郡,创作这首诗时客居洛阳城。当时正值秋季,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,引发了他对家乡、亲人的思念,从而创作了此诗。
# 诗歌赏析
- 首句“洛阳城里见秋风”:平淡叙事,不事渲染却意味深长。秋风无形,却可使木叶黄落、百卉凋零,处处可见其肃杀之气。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此景,难免会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,引发对家乡、亲人的思念。一个“见”字,给予读者丰富的暗示和联想。
- 次句“欲作家书意万重”:紧承“见秋风”,正面写“思”。诗人见秋风起而思乡,本想像晋代张翰那样“命驾而归”,却因种种原因不能成行,只能修家书寄托情思。“欲”字写出了诗人铺纸伸笔时的意念和情态,心里千愁万绪,却不知从何说起,让抽象的“意万重”变得鲜明可触。
- 第三、四句“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”:撇开写信过程和内容,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细节。诗人因“意万重”无从下笔,又因托“行人”捎信无暇细思,书成封就时,似乎言尽,但行人临发时,又担心漏写重要内容,于是匆匆拆开信封。“复恐”二字,刻画心理入微,“临发又开封”的行动,凸显出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。
# 整体评价
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,中唐叙事成分增多,张籍这首《秋思》寓情于事,借助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,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。王安石评张籍的诗“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”,这首诗极本色、极平淡,却将生活中的平凡场景提炼得极具诗意,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秋思 张籍
张籍《秋思》赏析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。
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。
赏析
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,却非人人所能道出。作客他乡,见秋风而思故里,托便人捎信。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,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。事本子平,而一经入诗,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,便臻妙境。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。
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,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。象岑参的《逢入京使》:“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”写作者戎马倥偬,路遇使者,托传口信以慰家人。杜甫的《春望》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,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,切盼来书以慰远情。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。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,寓曲折于平缓,乍看起来,寥寥数语,细细吟味,却有无穷意味。
王安石《题张司业》诗说:“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”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。诗以秋风起兴,这是自《诗经》以来常用的手法。秋风一起,北雁南飞,他乡羁旅,易触归思。例如刘禹锡的《秋风引》就曾说:“何处秋风至,萧萧送雁群。朝来入庭树,孤客最先闻。”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,原来他本籍吴中(今江苏苏州),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。据《晋书·张翰传》说:“因见秋风起,乃思吴中菰菜、莼羹、鲈鱼脍,曰:‘人生贵得适志,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!’遂命驾而归。”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,且俱宦游北方。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,知机引退,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,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,却极其相似。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“命驾而归”,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。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,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“起兴”,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,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。
第二句“欲作家书意万重”,其中的“欲”字紧承“见秋风”。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,象一泓清水。秋风乍起,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。行文顺畅自如,一气流贯,然而句末“意万重”三字,忽又来一个逆折,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。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,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。这种手法,看似寻常,实极高超。我们细玩诗意: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,于是欲作家书,可是千言万语,又不知从何写起。“意万重”,乃是以虚带实。刘禹锡《视刀环歌》云:“今朝两相视,脉脉万重心。”“万重心”、“万重意”,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,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,都能体会得到。因为是“意万重”,这家书怎么写呢?写了没有?作者没有明言,让读者去想象,这就叫做含蓄不尽,耐人寻味。
三、四两句,又作转折。尽管“意万重”,无从下笔,但就文意看,家书还是写了,问题在于匆匆着笔,意犹未尽。“匆匆”二字,生动如画,既写了自己一方,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。联系下文来看,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:也许就要上马、上船,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“马上相逢”那样急迫,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。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,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。由于匆匆落笔,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。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,诗人的急遽之情,匆忙之色,栩栩然如在目前。“说不尽”三字,也与上文“意万重”紧相呼应,由于“意万重”,所以才“说不尽”。而“意万重”也与“见秋风”引起的乡思相关联。黄叔灿《唐诗笺注》说:“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,正家书所说不尽者。‘行人临发又开封’,妙更形容得出。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,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。”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,环环紧扣,首尾相应。
结句更是造语入妙,写情入微,可称一篇之警策。近人俞陛云评论说:“已作家书,而长言不尽,临发开封,极言其怀乡之切。”又说:“此类之诗,皆至性语也。”(《诗境浅说续编》)所谓“至性语”,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,而且达于极致。在结构上,上句说“匆匆说不尽”,下句说“临发又开封”,渲染足了“匆匆”的气氛。
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,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。林昌彝《射鹰楼诗话》说:“文昌(张籍字)‘洛阳城里见秋风’一绝,七绝之绝境,盛唐人到此者亦罕,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。”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,不足与盛唐争衡。但就此诗来看,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,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,以淡语写至情,发纤浓于简古,诗风质朴,意境浑成,称之曰“七绝之绝境”,决不为过;与盛唐名家(如前举之岑参)同类之作相比,也是毫不逊色的。
张籍(768-830?),字文昌,原籍吴郡(治今江苏苏州),迁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。贞元十五年进士,历太常寺太祝、国子监助教、秘书郎、国子博士、水部员外郎、主客郎中,仕终国子司业,故世称世称张水部、张司业。因家境贫困,眼疾严重,孟郊戏称“穷瞎张太祝”。与韩愈、白居易、孟郊、王建交厚。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,颇得白居易推重,与王建齐名,并称“张王”。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。40岁前为早期。40-50岁为中期,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。50岁后为晚期。这时生活逐渐安定,除仍写乐府歌行外,多作近体诗。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,并称“张王乐府”。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,同情人民疾苦,如《塞下曲》、《征妇怨》,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,如《采莲曲》、《江南曲》。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,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,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,又善用素描手法,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。其体裁多为“即事名篇”的新乐府,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。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,常以口语入诗。他还着意提炼结语,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。张籍的五律,不事藻饰,不假雕琢,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,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。上海古籍出版社有《张籍诗集》。
秋思这首诗
《秋思》唐·张籍
洛阳城里见秋风,
欲作家书意万重。
复恐匆匆说不尽,
行人临发又开封。
求张籍的《秋思》的译文
翻译为:客居洛阳城中,秋风惹人相思。想写一封家信,只是思绪万端。
匆匆忙忙之间,如何写进情感?信差刚要上路,却又被我叫住。打开信封细看,是否还有遗漏。
唐代张籍《秋思》,原文为:
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。
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。
扩展资料
创作背景:
张籍原籍吴郡,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。当时是秋季,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,引起对家乡、亲人的思念之情,于是创作了这首诗。
主旨赏析:
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,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,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。
这是乡愁诗。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,表达乡愁之深。第一句交代“作家书”的原因,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、作书后的心理活动。
作书前是“意万重”,作书后是“复恐说不尽”。“临发开封”这个细节把“复恐说不尽”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,意形相融。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,却非人人所能道出。
作客他乡,见秋风而思故里,托便人捎信。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,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。事本子平,而一经入诗,便臻妙境。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,寓曲折于平缓,乍看起来,寥寥数语,细细吟味,却有无穷意味。
参考资料来源:搜狗百科-秋思
“秋思”的诗句是什么?怎么读?
1、诗句原文《秋思》
唐代:张籍
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。
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。
2、读音
luò yáng chéng lǐ jiàn qiū fēng ,yù zuò jiā shū yì wàn zhòng 。
fù kǒng cōng cōng shuō bú jìn ,háng rén lín fā yòu kāi fēng 。
“秋思”的诗句是什么?怎么读?
1、诗句原文《秋思》
唐代:张籍
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。
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。
2、读音
luò yáng chéng lǐ jiàn qiū fēng ,yù zuò jiā shū yì wàn zhòng 。
fù kǒng cōng cōng shuō bú jìn ,háng rén lín fā yòu kāi fēng 。
秋思张籍赏析 秋思张籍翻译
《秋思》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内容为: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(chónɡ)。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。诗的第一句写客居洛阳,又见秋风,秋风本无形,却使树木摇落,百花凋零。第二句写作者离家千里,见秋风起乡思,由于不能立刻返乡,只好写封家书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。三四句是诗人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,通过“又开封”这一动作,清晰地表达了出来,这振动和变化的缘由就是思乡的情感。全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物和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,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。
古诗《秋思》作者是?
出处:秋思张籍〔唐代〕
原文:
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。
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。
译文:
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,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。
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,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。
赏析:
“又是黄昏,一天快要结束。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,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。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,藤是枯萎的藤,已经没有了生命。树是千年老树,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。
道是荒凉的古道,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。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,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。你看这小桥、流水、人家都是那么安详,那么静谥。又是那么温馨。而我的家乡、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。哦,他们还好吗?天气渐渐变冷,他们加了衣服吗?买了被子吗?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