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:
扑热息痛过敏后如何治疗
最佳答案:
扑热息痛过敏后可以通过停止用药、支持治疗、抗过敏治疗、对症治疗、止痒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。
停止用药
在使用扑热息痛后出现过敏反应,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,并避免再次使用。
支持治疗
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、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。在停止用药后,需要进行支持治疗,如保持呼吸道通畅、静脉补液等。
抗过敏治疗
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,如糖皮质激素、抗组胺药物等,以缓解过敏症状。
对症治疗
若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、气喘、呼吸不畅等,需使用缓解气道症状的药物治疗;若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、腹泻、反胃、呕吐等,还需给予缓吐及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治疗。
止痒治疗
可以使用止痒药物进行治疗,如左西替利嗪钙及维生素C等药物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能代替专业医疗意见。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出现药物过敏反应,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。
喝点中药的口服液。双黄莲,板兰根,金银花,等等很多的,去医院让医生给你具体的看一下么!
扑热息痛,中文名:对乙酰氨基酚 药理: 药效学 本品镇痛作用的机制尚未十分明了,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(包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)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,后者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使痛觉受体敏感的物质(如5-羟色胺、缓激肽等)的合成有关。解热作用则可能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而起作用,可能与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。 药动学 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、完全( 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),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,约有 25%与血浆蛋白结合。小量时(血药浓度<60μg/ml)与蛋白结合不明显, 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, 可达43%。本品90~95%在肝脏代谢,主要与葡糖醛酸、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。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。半衰期β一般为1~4小时(平均2小时), 肾功能不全时不变,但在某些肝脏疾患者可能延长, 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, 小儿则有所缩短。口服后0.5~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, 剂量在650mg 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~20μg/ml, 作用持续时间为3~4小时。 哺乳期间妇女服用本品650mg,1~2小时报乳汁中浓度为10~15μg/ml; 半衰期β为1.35~3.5小时。本品主要以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,24 小时内约有3%以原形随尿排出。 适应症: 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,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,而镇痛作用较弱。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,如感冒引起的发热、头痛、关节痛、神经痛以及偏头痛、痛经等。本品因仅能缓解症状,消炎作用极微,且不能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红、肿、活动障碍,故不能用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关节炎。但本品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、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,如水痘、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(包括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例),以及消化性溃疡、胃炎等。应用本品时必要时还须同时应用其他疗法解除疼痛或发热的原因。 用法用量: 1.成人常用量口服。一次 0.3—0.6g,每 4小时 1次,或每日 4次;一日量不宜超过 2g,疗程为退热一般不超过 3天,为镇痛不宜超过 10天。 2.小儿常用量口服。按体重每次 10—15mg/kg或按体表面积每天 1.5g/平方米,分次服,每4—6小时 1次;12岁以下小儿每 24小时不超过 5次量,疗程不超过 5天。 [制剂与规格]对乙酰氨基酚片(1)0.38(2)0.5g 口服,每次0.25-0.5g,一日3-4次.最大剂量一日2g,疗程不宜过10日.儿童:2-3岁日160mg,4-5岁日240mg,6-8岁日320mg,9-10岁日400mg,11岁日480mg,每4小时服一次,或必要时服.长期使用有肾病综合症,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. 禁 用慎用: (1)交叉过敏反应: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本品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。但有报告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喘息的病人中,少数(<5%)可于服用本品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。 (2)本品可通过胎盘,故应考虑到孕妇用本品后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。 (3)虽然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后在乳汁中可达一定浓度,但在哺乳婴儿尿中尚未发现过本品或本品代谢产物排出。 (4)下列情况应慎用;①乙醇中毒、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时,有增加肝脏毒性作用的危险;②肾功能不全,虽可偶用,但如长期大量应用,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。 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避免使用。肝病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加大,有严重心、肾或肺疾患的患者应严格控制使用此药。 给药说明: 给药前应注意患者肝、肾功能,对长期较大剂量用药者应定期复查(包括血象、肝肾功能等)。 ()在大量用药或长期治疗期间应定期作造血功能及肝功能检查。 长期使用有肾病综合症,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. 不良反应: (1)一般剂量较少引起不良反应,对胃肠刺激小,不会引起胃肠出血。少数病例可发生粒细胞缺乏症、高铁血红蛋白血症、过敏性皮炎(皮疹、皮肤瘙痒等)、肝炎、血小板减少症等。 (2)长期大量用药,尤其是在肾功能低下者,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性肾功能衰竭(少尿、尿毒症)。 (3)服用超量(包括中毒量)时,可很快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胃痛或胃痉挛、腹泻、厌食、多汗等症状,且可持续 24小时。2—4天内出现肝功能损害,表现为肝区疼痛、肝肿大、黄疸。第 3—5天肝功能异常可达高峰,第 4~6天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衰竭,表现为肝性脑病(精神、神志障碍,躁动,嗜睡)、抽搐、呼吸抑制、昏迷等脑水肿症状,以及凝血障碍、胃肠道出血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、低血糖、酸中毒、心律失常、循环衰竭、肾小管坏死。曾有报道一次服用 8—15g导致严重肝坏死,并于数日内死亡。 白细胞减少,皮疹.精神病性反应.严重过量时可引起肝肾损害,死亡.长期使用有肾病综合症,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. [心血管系统]心血管性虚脱是严重过量引起肝中毒的一个表现。 [呼吸系统]它能使对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加重,在同时应用此药和复方阿司匹林时应注意此点。严重中毒时可抑制呼吸中枢。 [神经系统]过量致有肝坏死时可出现精神错乱、激动和注意力障碍,但通常不会有意识丧失。 [消化系统]过量可引起急性肝损害,偶伴有肾小管坏死,伴胰腺炎更罕见。有报道3例每天服5~8g共数周,血清肝细胞酶短暂性升高,组织学证明为中毒性肝炎,长期饮酒者对此药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。 [泌尿系统]长期服用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致有肾病,包括乳头坏死性肾衰。 [造血系统]可以认为对乙酰氨基酚是潜在的诱发血小板减少的药物。 [皮肤]可发生荨麻疹以及偶见皮炎伴瘙痒,有发生固定性药疹者。 相互作用: (1)在长期饮酒或应用其他肝酶诱导剂,尤其是应用巴比妥类或其他抗痉药的患者,长期或超量服用本品时,更有发生肝脏毒性反应的危险。 (2)抗凝药:大量或长期应用本品时,因可减少凝血因子在肝内的合成,有增强抗凝药的作用,故抗凝药的用量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进行调整。 (3)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、其他水杨酸盐制剂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合用时(如每年累积用量至 1000g,应用 3年以上时),可明显增加肾毒性(包括肾乳头坏死、肾及膀胱癌瘤等)的危险。 (4)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(zidovudine)合用时,由于两药可互相降低与葡糖醛酸的结合作用而降低清除率,从而增加毒性,因此应避免同时应用。 二氟尼柳(Diflunisal)使血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升高。口服避孕药加速它在肾脏的排泄,而降低它的作用。能诱导肝酶的药物使它的中毒更严重。它与香豆素类药合用,使凝血时间更延长。 扑尔敏: 中文名:马来酸氯苯那敏 药理: 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的作用甚强,对中枢抑制作用较轻,抗胆碱作用亦较弱,是最常用的抗组胺药。服后10~30分钟生效,能持续3~6小时。思睡反应较轻,适用于白天需要工作者服用。 适应症: 临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的过敏性疾病,如荨麻疹、枯草热、过敏性鼻炎、药疹、虫咬、神经性皮炎等。 用法用量: 口服:成人每次4毫克,每日1~3次;儿童每日3次,1岁以下每次0.3毫克;1~3岁每次0.3~0.5毫克;4~6岁每次0.5~1.0毫克;7~9岁每次1.0~1.5毫克;10~12岁每次1.5~2毫克;12岁以上每次2~4毫克。 禁用慎用: 癫痫病人、婴儿及哺乳期妇女禁用,高空作业、机械操作者禁用。 老年病人使用此药即使常用剂量,反应也较敏感,易致头晕、头痛、低血压,应注意适当减量。 幽门梗阻、前列腺肥大、膀胱颈阻塞、闭角型青光眼、甲亢及高血压病人慎用。 不良反应: (1)可有胸闷、咽喉痛、疲劳、虚弱感、心悸或皮肤瘀斑、出血倾向,但皆很少见。尚有嗜睡、痰液黏稠等反应。 (2)儿童易发生烦躁、焦虑、入睡困难和神经过敏。 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药!吃抗过敏药了吗?西替利秦或者氯雷他定,最便宜的是扑尔敏。应该都可以